身为父母,我们为何要对孩子进行编程教育?

lema 日常活动


近两年,人工智能大“火”,国家层面规划部署,行业内亮点频频,相关人才的薪酬都高得惊人。为了补齐人才缺口,部分欧美国家已将编程纳入了公立学校的日常课程,我们国家也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的编程教育,未来不会编程&机器人,可能有沦为“文盲”的风险。
前几天,新版AlphaGo彻底摆脱了人类的知识,仅自学了3天时间,就以100:0的比分完虐了先前版本的AlphaGo。毫无疑问,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必然要取代一部分人工劳动。

BBC前几天公布了一份调研报告
这份调研报告,对未来365项具体职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在所统计的三百多个职业里:“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最大,为99%,接近百分之百。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政府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等次之,均在90%以上。这些,都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编程会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青少年的STEAM教育是当下应当抓紧的首要任务。因为未来是由他们创造的。
学习编程 ,孩子还会得到什么
1——学科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备具体的学科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思想观念

漂亮的代码、严格规范的语言风格、计算思维的训练都是编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当一个孩子在少年时候遇见编程,如果能够真正地投入时间去掌握它们。那么, 编程于他们的意义,就是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
2——适应人工智能社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所以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变革。孩子早日接触编程和机器人,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与计算机的沟通交流,启迪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3——自小受过良好STEAM训练的学生,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拥有STEAM基础的同学表现出惊人的学习速度。优良的思考风格使得他们花在debug上的时间远小于其他同学。STEAM思维让他们学会用计算的手段解释物理世界中的现象。

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得主艾兹格•迪杰斯特拉说:“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编程&机器人并不是意味着要成为程序员

学生学习编程,也可以利用他们进行学习。 在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因为作品需要,学生往往要学习编程和机器人之外的各门学科知识。例如,有的学生为了编写游戏,还要研究游戏背后人的心理特征,进而思考玩家沉溺游戏的深层次原因。
5——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科技社会

可以想象未来的社会一定会变得非常有趣,首先它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科技社会。小到控制各式各样的科技设备来为自己服务,大到创造出新的科技来彰显自我,这些可能都需你熟悉并掌握编程和人工智能。
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职业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渐渐消失,但同时会有更多新兴的职业产生,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都需要具备编程能力,这可能也是有人预测程序员可能是未来最后一个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的原因。
多国已将编程融入K12教育
“我们在教育领域的最大发展机遇之一,就是教更多的孩子学会编程。”
2016年,扎克伯格曾在Facebook网站上发帖,呼吁推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年年初提出的《面向所有人的计算机科学教育》新计划。包括Facebook在内,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均承诺投入巨资在美国中小学课堂上推行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教育。
不仅仅是美国,2013年,英国对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全面改革,并要求全国在2014年开始使用新大纲教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就包括将“计算机科学”列为基础必修课程。

从英国、美国等在中小学中启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来看,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课程,而是称作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美国都会有意识地配置计算机科学课程,增强学生们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这样做的背后,是因为业界普遍认为,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重在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STEAM教育在中国逐渐推广开来,北上广等城市的600多所重点中小学已经陆续加入STEAM类课程,甚至在升学过程中拥有STEAM核心素养的学生会更受到学校的偏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乐码王国